流量計計量偏差分析及改造
電廠 S109FA 型機組化學水兩處流量計在運行中產生偏差,造成測量不準確的原因是輸水不滿管,在流量計前端增加管徑為 DN50 mm 的排氣管,保持 24 h 的全開狀態,排氣管安裝的高度所對應的靜壓力≥供水壓力,以確保在排氣管無水排出時說明管道內的空氣已排盡。改造后兩處流量計數值相符且測量準確可靠。
引言
某電廠 4 套(4×350 MW)燃氣-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使用的化學水原水來自泵站抽取的湖水,通過 2 根管道向電廠供水,供水管為 DN250 mm,長度約 6 km。泵站的出口安裝 3 臺上海創冠 CGD-150(DN150 mm)型流量計(圖 1),電廠原水池進口安裝 2 臺 E+H 50W2F-UDOA1AC1AAAA(DN250 mm)型流量計(圖 2)。泵站改造后,由 3 條支管道分別供水,3 條支管道通過連通管后引 2 根管供水,一般情況下只啟動 1 臺支管道泵,通過連通管后單管向電廠供水,即可滿足用水需求。供水過程中,由于電廠流量計平均每小時累計流量是泵站流量值的 1/2,計量偏差給雙方的經營核算造成了較大的影響。
1.流量計量偏差
2016 年 1 月初,泵站改造完畢,通知電廠按照新流量計數據
結算。2016 年 2 月初,雙方核算時發現電廠流量計當月累積流量是泵站當月累積流量值的 1/2,泵站稱流量計在改造時更新且校驗合格,誤差在允許范圍內;電廠相關人員也對流量計進行了檢查,未發現表的設置參數有問題。考慮到該流量計已投運數年,流量計測量元件可能老化,于 2016 年 3 月更新流量計并送計量院檢驗合格。更新流量計后又進行了 1 個月的比對,同樣存在較大的偏差。
2.原因分析
泵站供水泵出口管道(DN250 mm) 改為 DN150 mm,由DN150 mm 轉為 DN250 mm 供水,懷疑是供水線路長和管徑加粗造成管道積有空氣,不滿足流量計測量條件。
開啟空管檢測功能,流量計空管報警,將流量計前端閥門全開,后端閥門開度緩慢降低,以增加背壓,但流量計依舊顯示空管報警,后端閥門開度緩慢降低,最后將為 10%,以增加背壓,但流量計依舊顯示空管報警。管道內不滿管,引起測量不準確。針對現場工況,利用流量計后端的 1 個關閉的手動閥,將其改造成排氣閥門,將手動閥開啟后,管道內大量氣體被排出,流量計經約 1 h 的排氣后,開啟空管檢測,基本能不再發生空管報警。經過幾個小時的觀察,流量計工況穩定正常。臨時解決空管報警問題后,進行測量數據比對。
(1)第一次校準流量(2016 年 5 月 13 日)。供水方式是關閉進 2 號原水池的進水閥,水只進入到 1 號原水池且只進不出,水通過聯絡管進入到 1 號原水池,聯絡門的開度在閥門 1/3 處,1
號原水池進水閥開度 10%,流量數據見表 1。
以上測量電廠流量計瞬時流量穩定在 74 t/h 左右,龍湖泵站流量計瞬時流量穩定在 90 t/h 左右。數據顯示,15:30-17:30
電廠流量計累計讀數為 145 t,1 號原水池累積進水 146 t,泵站
表 5 所列的為流量計管路進行改造后的計量數據,這些數據中在具有同比條件的兩處或多處可以得到相互印證,說明計量值準確。
4.結語
在燃氣輪機發電廠,當有同比條件的兩表或多表的讀數超過它們精度的允許偏差時,應引起運行和檢修人員的足夠重視,這不僅是測量準確與否的問題,還關系到發電廠的經濟效益,甚至關系到設備運行狀況是否安全、正常。因此,有關人員要仔細關注表計測量的條件及現場的具體工況,認真查找出發生該情況的切實原因,提出對應的改造方案,確保發電廠的安全、經濟運行。